在香港這個生活節奏急速、人口老化嚴重的都市,高血壓問題正日益普遍。根據香港衞生署的統計數據顯示,本港約有三分之一成年人患有高血壓,而其中約有一半人並未察覺自己已經患病。這意味著,許多市民可能正不知不覺中承受着「隱形殺手」的威脅。
對長者而言,高血壓更是導致中風、心臟衰竭、腎臟病變及視網膜損傷的主要風險因素。因此,選購一部準確可靠、操作簡便的血壓計,不僅是家庭健康管理的重要步驟,更是預防疾病、延緩老化的關鍵。
一、為什麼「居家量血壓」如此重要?
許多人習慣只在醫院或診所量血壓,但其實這樣的數據往往不夠準確。因為面對醫護人員時的緊張情緒,容易造成「白袍高血壓」(White Coat Hypertension)現象,使測量結果偏高。
相反,在家中熟悉、放鬆的環境下量度血壓,能更真實反映日常情況。長期監測的好處包括:
✅ 持續追蹤趨勢:記錄血壓變化,方便醫生調整藥物劑量。
⚠️ 即時警示:若血壓異常升高,可及早就醫,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。
? 提升自我健康意識:讓長者更了解自身狀況,主動管理生活習慣。
二、血壓計的主要種類與適用人群
市面上常見的血壓計大致分為三類,每種各有優缺點。
1️⃣ 上臂式血壓計(醫生最推薦)
測量原理:透過袖帶自動充氣測量血管壓力。
優點:
準確度最高。
結果穩定,受姿勢影響小。
多數型號支援記錄功能。
缺點:體積稍大,不太便於攜帶。
適合人群:所有成年人及長者,尤其是慢性病患者。
2️⃣ 手腕式血壓計
優點:輕巧、方便攜帶,適合外出或旅遊時使用。
缺點:需保持手腕與心臟同高,否則讀數偏差大。
適合人群:手臂活動不便或需隨身攜帶者。
3️⃣ 指尖式血壓計(不建議長期使用)
原理:以光學感應偵測血流變化。
缺點:誤差高,只能作臨時參考。
? 專家建議:若是長期監測血壓,應選用上臂式血壓計,其準確度符合臨床標準。
三、選購血壓計前必須考慮的五大重點
? 準確度與認證標準
優先選擇通過國際醫療認證的產品:
美國心臟協會 (AHA)
歐洲高血壓學會 (ESH)
日本高血壓學會 (JSH)
一般品牌如 Omron、Microlife、Beurer、Panasonic 等,皆具臨床驗證。
? 操作介面友善
大螢幕、大字體顯示,方便長者閱讀。
單鍵操作、自動充放氣功能可減少誤差。
? 記錄與連接功能
建議選擇可儲存多組數據的型號。
新款可連接手機應用程式,自動分析血壓趨勢。
? 袖帶尺寸與舒適度
一般成人袖帶圍度為 22–42 公分。
太緊或太鬆都會影響準確性。
建議選擇「柔軟型」或「環抱式」袖帶。
? 電源設計與保養便利性
USB充電或AA電池雙用最實用。
可更換袖帶、可定期校準的型號更耐用。
四、正確使用血壓計的步驟
許多人在家測血壓時容易出現誤差,以下是正確量度方法:
測量前休息 5–10 分鐘,避免剛運動、飲酒或飲茶。
坐姿端正,背靠椅背,雙腳平放地面。
將袖帶纏在上臂中段,與心臟同高。
保持安靜、不說話、不移動。
每次測量間隔 1 分鐘,取兩次平均值作記錄。
? 建議時間:
每天早上起床後(未服藥前)測一次。
晚上睡前再測一次。
五、香港常見品牌與推薦型號
| 品牌 | 推薦型號 | 特點 | 參考價格 (HKD) |
|---|---|---|---|
| Omron 歐姆龍 | HEM-7136、M7 Intelli IT | 高準確度、心律不整偵測 | $600–$1000 |
| Panasonic 松下 | EW3109 | 輕巧設計、讀數穩定 | $400–$600 |
| Microlife 美樂牌 | BP B6 Advanced | 支援藍牙連接、AFIB 檢測 | $800–$1100 |
| Beurer 德國博依 | BM54、BM95 | 可連手機App、記錄圖表 | $700–$1200 |
| Citizen 西鐵城 | CH-650 | 經濟實惠、操作簡單 | $300–$500 |
六、血壓數據的理解與健康管理
| 血壓分類 | 收縮壓 (mmHg) | 舒張壓 (mmHg) | 建議行動 |
|---|---|---|---|
| 正常 | <120 | <80 |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|
| 偏高 | 120–139 | 80–89 | 注意飲食與運動 |
| 一級高血壓 | 140–159 | 90–99 | 定期監測、遵醫囑服藥 |
| 二級高血壓 | ≥160 | ≥100 | 立即就醫治療 |
? 專業提示:
若長者血壓波動劇烈(差值大於40 mmHg)或經常超標,應盡快諮詢醫生,避免延誤治療。
七、血壓計的保養與校準
每次使用後用乾布擦拭,不要用酒精或水清洗。
避免放在陽光直射、潮濕或高溫的地方。
建議每 12–18 個月 至授權中心進行校準檢測。
不要自行打開主機或更換零件,以免損壞感應器。
八、結語:讓「數字」成為守護健康的起點
對長者來說,血壓管理不是一時的檢測行動,而是一種長期習慣與健康投資。
選擇一部合適的血壓計,就如同在家中設立了一位「健康守護員」。
只要每天花數分鐘量血壓、記錄變化、配合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,就能有效降低中風及心臟病風險,讓長者安心「居家安老」,家人亦更放心。
? 健康從「量」開始,長壽從「關心」起步。
